close
民國七十年 寫實革命
風雲人物 沈雁 高凌風 黃鶯鶯 *鄧妙華 鳳飛飛 劉文正 禹黎朔 費玉清 蔡琴 *揚帆 *曹西平 *包偉銘 *葉茜文
票房歌曲 一串心 不一樣 呢喃 牽引 朋友歌 童年 好好愛我 請你聽我講 變色的長城 送你一把泥土 你的眼神 神話 夕陽伴我歸 / 月琴
倫敦歐洲金融雜誌於1981年報導:台灣在全世界八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中,經濟成就名列第一。經濟的快速起飛,推動樂壇在短短數年間極度膨脹,也刺激了台灣國語樂壇競爭機制和商業運作的發展。相對於封閉的對岸,台灣正在創造華人的奇跡,而大陸呢?一股改革開放的聲浪中,鄧麗君的風潮剛被掀起。
現代民歌自1974年由楊弦等人提出後,在經歷了七年的發展, 日趨成熟的同時,也不難發覺它所面臨的困境。單一的音樂路線, 無疑在此時為民歌敲響了警鐘。對於新一代的民歌繼承者而言,他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嘗試來扭轉這一現狀。在這一行列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由李壽全、蘇來、靳鐵章、許乃勝、蔡琴、李建復所組成的「天水樂集」。「天水樂集」在台灣樂壇上首開音樂工作室的先河, 六位民歌風潮中的佼佼者,均在工作室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李壽全擔任作品的企劃及執行製作人,蘇來、 許乃勝、靳鐵章則負責詞曲創作;而蔡琴、李建復則用各自聲音充分表現集體創作的作品。此外,陳揚、陳志遠兩位編曲家也應邀為「天水樂集」的作品編曲,使得國人對於工作室的作品另眼看待。儘管「天水樂集」最後僅推出兩張作品(李建復《柴拉可汗》;李建復、蔡琴《一千個春天》)即宣佈解散,但這兩張作品卻堪稱民歌時代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其中又以李建復的《柴拉可汗》最為突出。該作品統一的音樂風格已充分具備「概念性專輯」的雛形。作品的音樂在民歌的基礎上,融入強烈的中國曲風。「武松打虎」、「柴拉可汗組曲」等作品,在電子合成器尚未普及之時,以中國的傳統樂器為聽者提供廣大的想像空間。在當時, 或許「天水樂集」這樣的組合併不適宜樂壇的氣候生存。1982年,「天水樂集」解散雖令許多樂迷感到惋惜,但即使當年他們繼續維持下去,也無法改變整個國語流行音樂前進的方向。
那時新格唱片勢如破竹, 頻有佳作:金韻獎合輯中以一曲「歸人沙城」而走紅的施孝榮,1981年推出首張專輯《施孝榮》。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他,在「拜訪春天」等作品中進行山地音樂節奏的嘗試, 顯現出作品獨特的風格(後來海山的潘安邦也有一首"故鄉的風"跟進)。專輯中另一首由許乃勝作詞,蘇來譜曲的作品「中華之愛」在當年可謂好評如潮,年底一舉奪得了金鼎獎最佳作詞、作曲及演唱三項大獎。同年,楊芳儀、徐曉菁共同推出的 《聽泉》專輯,則在民歌的後期首開女聲二重唱的先河。這種二重唱的表現形式在當時的樂壇相對少見,因而格外引人注目,並直接影響著八十年代的「百合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聲重唱組合的發展。歌林唱片在民歌風潮中也不願缺席,推出了新金曲獎1(何年何月再相逢)、新金曲獎2(白紗窗裡的女孩),可惜當時民歌勢力已衰微,一向以商業包裝見長的歌林唱片似乎也不適合走校園路線,接連兩張都未擊出安打,然而許多音樂新聲卻已自此孕生,如有 金瑞瑤、林慧萍、鄭麗絲、陳佩瑜(陳黎鐘)、周治平、黃大軍、鐘有道... 等人均是自此初試啼聲的。
唱片公司的龍頭之一寶麗金,這一年正式在台成立辦事處 , 而國內另一家本土的唱片界龍頭「滾石唱片」也在三月正式成立, 並發行創業作 ~ 民歌手吳楚楚、潘越雲、李麗芬的合集『三人展』。當民歌的發展已遠離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時,歌迷更需要是一種可以貼切反映當代人生活紀實的音樂作品,因此滾石唱片的負責人段鐘潭與段鐘沂以原有的滾石雜誌為基礎,跨入唱片產業 。他們試圖以一系列極具現代流行意識的專輯作品,改變當時流行音樂的型態。 『三人展』這第一炮雖未大紅,但卻博得不少好評,其中知名的歌曲有 "我的思念"、 "激盪" ..等等。 滾石的第二炮,是形象清新的張艾嘉在轉投滾石旗下後,所推出的《童年》專輯,由當時初出茅廬的羅大佑擔任製作人。雖然這張專輯中大部分作品依舊沿襲民歌的曲式,但像「小天使」、「春望」等作品,均以極富現代韻味的編曲及錄音手法,給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一首」大家一起來」的歌名變成當時很流行的口頭禪,甚至後來電視節目就拿它來當節目名稱,還意外捧紅主持人趙樹海呢 ! 接著《童年》專輯後,四月份滾石推出陶大偉、孫越《朋友歌》專輯,雖然從表現上看,這是一張「玩票」性質的作品,但在音樂中他們卻大膽地吸取西洋曲風,並唱出「洋煙不比長壽, 清茶勝過酒」這樣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反思話題, 更有結合熱門電影及及當紅電腦遊戲"小精靈"的趣味題裁。這些作品無疑與民歌憧憬式的表達有著明顯的區別, 為國語音樂的發展拓寬了視野。"朋友歌"當年的流行顛覆了歌曲的嚴肅性, 當然, 孫越也打破明星能出唱片的年齡限制 ! 這是滾石繼"三人展", "童年"後的第三張作品, 終於連三棒後大放異彩, 為滾石廣進不少財源, 奠定穩固的基礎。
同年的4月,一向演唱愛國歌曲, 如 : "國恩家慶"、 "黃埔男兒最豪壯"、 "中華民國頌"的費玉清也推出了新作品 ~《變色的長城》,由何慶清製作,陳志遠編曲。這張作品使得費立清在樂壇上響亮一時,在兩岸尚未交流的那個年代,「變色的長城」象徵當時國人的一種心聲。正如「龍的傳人」一樣,《變色的長城》歌詞中的凜然正氣,正代表著一種鮮明的「民意」。因而這首歌也如同"龍的傳人","中華民國頌"一般,成為第三首在民生報排行榜上先後保持冠軍的歌曲。在那個面臨台美斷交, 國人空前團結的年代,這類富有國家民族意識,另類寫實的歌曲,似乎最受台灣民眾與官方的喜愛。此外專輯裡合聲編曲精彩如「船歌」 這類的民謠式作品,則更貼切地表現出費玉清聲音柔軟的特質,這一宗旨也貫穿了他以後的作品。
星馬最大的唱片集團東尼機構來勢洶洶,自1980年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後,不僅成功引進外來歌手, 如:鄧妙華、岳雷..外,也積極挖角鳳飛飛、劉文正、費玉清..等在地的大牌歌手, 形成本土公司的一大威脅。 而為該唱片公司創作一系列票房好歌的譚健常、小軒這對夫妻檔的新加坡創作人, 則是創業重要功臣。 他們的作品有, 劉文正久違的"三月裡的小雨"、 新加坡歌手鄧妙華的"牽引"、 老將費玉青的"變色的長城"、 黃鶯鶯復出的"呢喃"(此為EMI出版) ....等等。 譚健常西洋式的和弦曲風, 在當時可謂無往不利, 成為最搶手的新銳創作者, 與民歌末期的馬兆駿, 洪光達共執國語歌壇一片天! 吸收過民歌的養份後, 這時普遍創作出的流行歌開始有些內容, 比較可看出完整的故事性, 不再只是寫風、寫雲、寫月亮或歌頌春天那麼虛無縹緲、不知所云了。
除了國際新公司外,原在龍頭公司歌林唱片的一群高級主管,因理念不合也重新創立新公司---綜一唱片, 旗下網羅高凌風、 沈雁、 黃仲昆..等源自歌林的當紅歌星。 在當年綜一所推出的幾張創業作, 如: 高凌風的"不一樣"、 沈雁的"一串心", 主打歌都是"鬼才"劉家昌創作、 極易上口的芭樂歌。 這些歌曲橫掃千軍、迅速走紅, 也讓這些歌手名利雙收, 唱片公司的成績迅速達到顛峰。 所謂"創業容易守成難", 成就太快的綜一, 在兩年之後便走進谷底! 而歌林唱片雖然走了一群暢銷歌星, 然而當家台柱鳳飛飛卻也演出"鳳還巢", 由東尼唱片重回老東家歌林的懷抱, 在這一年十月推出"好好愛我"專輯。不再配合已逐漸過時的文藝電影而發片出新歌的鳳飛飛, 自此改走輕快動感的路線, 這些引導流行的歌曲與轉變, 便成為新一輩歌迷對鳳飛飛熟悉的印象。
瓊瑤電影在盛極的數年後, 終因劇情的老套, 走到了窮途末路, 少了林青霞、 秦漢的黃金組合, 新人呂琇菱與鐘鎮濤的搭檔勉強於"聚散兩依依"一片中受到好評, 可惜主題歌曲並不流行, 倒是接下來"夢的衣裳"一片中由李碧華, 羅吉鎮合唱的插曲 ~ "神話", 成了難得的男女對唱校園民歌, 流行了起來! 之後取代文藝電影的是社會寫實片的盛行, 陸小芬、陸一蟬、 陸儀鳳, 甚或藍毓莉, 楊惠姍等性感女星領銜的"女王蜂復仇"、"賭國仇城"系列的電影, 成為娛樂新寵, 唯有新興的學生電影或朱延平的許不了電影偶爾穿梭嘗鮮。 這個時期流行起"請你聽我講", "我要做好子", "誰人瞭解我"....這樣題裁的台語歌, 搭配寫實電影流行街坊, 而演唱者均為原國語歌手, 如禹黎朔、 余天...等, 他們的國語專輯主打台語歌,號稱雙聲帶,蔚為一大特色; 當時歌壇上隨著學生電影暢行, 標榜起一股"野性的青春"或"奔放的新生代 "的色彩, 新興了許多走動感路線的男星, 陽帆、包偉銘、 曹西平、 楊耀東都是在這一年出版首張專輯!
一九八一年四月,台語樂壇極富傳奇色彩的歌手陳達因車禍不治身亡,一 個拯救文化流失的「陳達時代」就此宣告結束。但陳達卻無可否認 地影響到了八十年代以後台語音樂在意識形態方面的發展。同年荷蘭『飛利浦』公司成功研發CD雷射光碟軟體. CD播放系統則由同開發的日本新力公司推出,音樂軟硬體數位化開始。雷射唱盤的成功研發預料了錄音帶. LP唱盤終將被淘汰,雖然當年錄音帶的銷售量已超越了LP唱盤,仍改變不了命運,只是勤儉的台灣人對所謂的正版錄音帶認知薄弱,夜市裡三卷一百的卡帶,大大打擊當時一卷120元上下的正版卡帶。
民國七十一年 西風東進
風雲人物 高凌風 *羅大佑 *鄭少秋 *金瑞瑤 江玲 劉文正 黃鶯鶯 *潘越雲 *費翔 / *洪榮宏 *沈文程
票房歌曲 冬天裡的一把火 鹿港小鎮 楚留香 飛向你飛向我 我的歌 遲到 只有分離 天天天藍 流連 海角天涯 / 我是男子漢 心事誰人知
這一年是流行歌曲再一次改革的起點, 大量的西洋舞曲被莊奴、 陳彼得、 孫儀等人改編成國語歌詞, 例如 : 高凌風演唱的季節三部曲~"惱人的秋風"、"冬天裡的一把火"、 "夏天的浪花"、張俐敏的"再看我一眼"、 崔苔菁的"但是又何奈"、 揚帆唱的"女孩女孩"、楊耀東的"怎麼能夠"、包偉銘的"夏日情懷" ....等等, 使得國語歌的曲風變得有點不中不西, 但卻刺激了編曲型態的躍進。西風引進的第一推手 ~ 陳彼得,在這一年除了出了自己的專輯"也是情歌 (阿里巴巴)"外,他也為劉文正製作了一張成功的專輯 ~ 卻上心頭,這專輯中陳志遠、 陳揚負責的編曲就很豐富飽滿,裡頭的好歌也不少,如 : 梁弘志寫具有中國風味的"李白與迴響、"陳揚為電影"卻上心頭"寫的插曲"揮揮衣袖"、 "遇",最最有名的是陳彼得自己填詞譜曲、具有民歌風的"遲到",當時大紅,連歌仔戲小生楊麗花上綜藝節目都要扭腰擺臀唱著 ~ "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帶來了我的煩惱..." , 而劉文正的歌曲情緒表現也掌握的精準,這一年他再以優秀歌藝二度奪得金鐘獎。
日本樂壇進入偶像時代, 讓財力雄厚, 總是掌握市場先機的歌林唱片起而效之。 繼塑造第一代玉女江玲成功後,歌林強勢宣傳第二代玉女新偶像~ 金瑞瑤。 金瑞瑤活潑甜美的形象象徵社會進步的氣息, 嬌嗔地唱著"飛向你飛向我", 搭配俏皮的手勢, 成功地擄獲了許許多多少男的心, 也活潑了已經沉寂的歌壇, 而金瑞瑤文化大學學生的傲人背景也預告了一個歌手高學歷的時代即將到來。金瑞瑤出片的同時(1981.4), 重量級的創作歌手羅大佑推出了他棄醫從藝的第一張作品"鹿港小鎮"。 當他戴著墨鏡, 穿著黑衣, 燙卷頭髮, 口齒不清地唱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他是否看見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掀起了歌壇一陣黑旋風, 他獨樹一格在歌詞上強烈批判國內的教育, 社會, 文明...., 反映時代的現象。 這一大創新突破, 深深影響了後繼的音樂創作人。 在當時尚有歌曲審核制度下, 他尖銳的歌詞使得唱片中竟有一半以上的歌曲, 被禁止在廣電節目中播放, 造成另一種話題。『鹿港小鎮』的關鍵句『台北不是我的家』,被新聞局認定有挑撥人民感情的嫌疑,所以電台和電視播放的版本只好改成『這裡不是我的家』。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後來的『之乎者也』,有句歌詞『有人在黑夜之中槍殺歌手』不准唱,只好改成『有人在黑夜之中藉酒澆愁』。 同張專輯中, 另有一首知名情歌"戀曲1980", 以口琴聲當作前奏, 唱出為歌詞三段式走勢的歌曲, 這是羅大佑很常用的手法(另有"光陰的故事(1981年)"、 "曾經滄海(1992年)"..都屬於此類三段式的作品)歌詞中描寫當代戀愛中男女的愛情觀 ~"不在乎天長地久, 只在乎曾經擁有", 於市場上也大受歡迎。
港劇的引入台灣也是當年另一波颶風,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 的楚留香在星期六晚上播出, 他全外景的武俠拍攝風格, 配合精彩懸疑的劇情, 加上新鮮的俊男美女臉孔, 打得全台一成不變的電視節目屁滾尿流, 主題曲楚留香也趁勢在大街小巷上流行起來, 不過當時盜版猖獗, 大部份賺到利益的都是盜版商, 每每電視劇的受歡迎都會帶動主題曲的市場, 不僅港劇如此, 台劇亦然, 當時有一部台制電視劇, 同時捧紅了演員阿郎~陳震雷, 小彬彬和張瓊姿, 那齣戲就是票房大師林福地執導的年度大戲"不要說再見", 改編自流氓教授陳建隆的故事。 當時人人都喜歡戲說劇中的"巖灣大學"長短的, 它的主題曲是大腳姐仔陳小霞早期的作品, 由金韻獎第三屆冠軍歌手王海玲演唱, 收錄在她的第二張專輯"壘上的相逢"中, 很是動聽!她的另一首由陳揚作曲的歌"我心似清泉", 高昂清亮, 為電視劇"巴黎機場"的片尾曲。 七O年代末期的反共義士應是許多人的舊時回憶之一,"巴黎機場"即是在描述一位反共義士投奔自由的故事,主題曲"讓他們都知道"由台視的基本歌星王芷蕾演唱,作曲者則是電影式微後就少有作品的駱明道。他們後來又合作了同名連續劇」海角天涯」的主題曲,王芷蕾初試探戈曲風,在當時很受歡迎,這也是駱明道晚期最紅的歌了。 當年也興起徵婚配對的電視節目, 沈春華與田文仲所主持的」我愛紅娘」便是首開先例,這個節目受歡迎後,節目單元的設計與安排又形成一股跟風,相當有趣。一句」我愛紅娘,為您搭起友誼的橋樑」,是該節目的招牌詞。節目中也搭配一首」歌聲滿行囊」作為主題曲,是由民歌時期創作過」今山古道」的好手陳雲山所寫的,原收錄於楊芳儀的告別專輯~」老師,斯卡也答」裡。
民國七十一年年底, 台灣最受歡迎的電視綜藝節目"綜藝一百", 節目中首度推出了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的新單元, 統計全台銷售成績最好的前十張唱片。這個單元的出現促成流行歌曲的大鳴大放, 讓唱片消費市場年齡層開始下降至學生族群, 正版受到重視, 更重要的是它造就了許多巨星的誕生, 潘越雲就是第一個以"天天天藍"在該單元內掄冠的歌手。 由民歌手轉戰流行音樂, 自同年推出的首張專輯"再見離別"以降, 她的唱片一直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與口碑。 "天天天藍"一曲的背後尚有一段淒美的故事, 歌詞原為作詞者陳立鷗所寫的短詩, 文字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 尤其是那一句 ~"不知情的孩子, 他還要問 : 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 ...", 真是寫到很多人的心坎裡, 未亡人卓以玉為紀念他們的愛情故事, 特將這首詩譜成感人的曲調, 加上陳志遠以當年主打歌罕見的編曲方式, 淒切的小提琴絃樂貫穿全曲, 再搭配潘越雲愁而不苦的歌聲表現, 在在使得這首歌有將近滿分的水準, 百聽不厭, 這張由金牌製作人李壽全製作的專輯也獲得金鼎獎的肯定。 專輯中另一首招牌曲"守著陽光守著你"也是深受好評的歌。
八O年代初期興起的餐廳秀, 延續夜總會歌星表演的模式, 並且擁有較寬的言論尺度, 所不同之處, 主要在於後者以國語為表演主軸, 而前者卻以台語為主, 尤以當時最走紅的廖峻,澎澎以及豬哥亮為代表。他們所帶起的餐廳秀文化, 從錄音帶蔓莚至錄影帶, 也成了部份歌手(尤其是台語)傳播音樂的媒介; 於此同時,台語歌新人沈文程以首張專輯《心事誰人知》,在樂壇上引起不小的轟動。他作品中融入國語、台語等多語素,在樂壇上是首開台語歌多元化嘗試的先例,成功探索台語歌在流行市場上的潛在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講, 國台雙語更符合台灣民眾日常用語,因而輕易打入流行市場,成為當時頗受歡迎的一張台語作品。專輯製作人、 同時也是「心事誰人知」的創作者蔡振南,為此贏得樂壇的廣泛關注 ,他亦是台語文化發展中極為重要的角色。 自沈文程、蔡振南之後 , 歌手洪榮宏 、 江蕙也分別以"我是男子漢", "你著忍耐"於民國七十一、 二年陸續一鳴驚人, 從而確立往後在台灣音樂市場上應有的地位。 洪榮宏更是首位被偶像化的台語歌手。他以典雅的唱腔開創台語歌的新面貌,在他的歌中少有台語歌的江湖味。知名歌曲有」行船人的愛」、」相思雨」、」一支小雨傘」、」雨哪會落不停」..等等。連續幾首和雨有關的歌曲,也為洪榮宏博得」下雨歌手」之名。
文章來源: 維也納音樂論壇
風雲人物 沈雁 高凌風 黃鶯鶯 *鄧妙華 鳳飛飛 劉文正 禹黎朔 費玉清 蔡琴 *揚帆 *曹西平 *包偉銘 *葉茜文
票房歌曲 一串心 不一樣 呢喃 牽引 朋友歌 童年 好好愛我 請你聽我講 變色的長城 送你一把泥土 你的眼神 神話 夕陽伴我歸 / 月琴
倫敦歐洲金融雜誌於1981年報導:台灣在全世界八十五個國家和地區中,經濟成就名列第一。經濟的快速起飛,推動樂壇在短短數年間極度膨脹,也刺激了台灣國語樂壇競爭機制和商業運作的發展。相對於封閉的對岸,台灣正在創造華人的奇跡,而大陸呢?一股改革開放的聲浪中,鄧麗君的風潮剛被掀起。
現代民歌自1974年由楊弦等人提出後,在經歷了七年的發展, 日趨成熟的同時,也不難發覺它所面臨的困境。單一的音樂路線, 無疑在此時為民歌敲響了警鐘。對於新一代的民歌繼承者而言,他們更希望通過自身的嘗試來扭轉這一現狀。在這一行列中最令人難忘的莫過由李壽全、蘇來、靳鐵章、許乃勝、蔡琴、李建復所組成的「天水樂集」。「天水樂集」在台灣樂壇上首開音樂工作室的先河, 六位民歌風潮中的佼佼者,均在工作室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李壽全擔任作品的企劃及執行製作人,蘇來、 許乃勝、靳鐵章則負責詞曲創作;而蔡琴、李建復則用各自聲音充分表現集體創作的作品。此外,陳揚、陳志遠兩位編曲家也應邀為「天水樂集」的作品編曲,使得國人對於工作室的作品另眼看待。儘管「天水樂集」最後僅推出兩張作品(李建復《柴拉可汗》;李建復、蔡琴《一千個春天》)即宣佈解散,但這兩張作品卻堪稱民歌時代末期力挽狂瀾的經典。其中又以李建復的《柴拉可汗》最為突出。該作品統一的音樂風格已充分具備「概念性專輯」的雛形。作品的音樂在民歌的基礎上,融入強烈的中國曲風。「武松打虎」、「柴拉可汗組曲」等作品,在電子合成器尚未普及之時,以中國的傳統樂器為聽者提供廣大的想像空間。在當時, 或許「天水樂集」這樣的組合併不適宜樂壇的氣候生存。1982年,「天水樂集」解散雖令許多樂迷感到惋惜,但即使當年他們繼續維持下去,也無法改變整個國語流行音樂前進的方向。
那時新格唱片勢如破竹, 頻有佳作:金韻獎合輯中以一曲「歸人沙城」而走紅的施孝榮,1981年推出首張專輯《施孝榮》。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他,在「拜訪春天」等作品中進行山地音樂節奏的嘗試, 顯現出作品獨特的風格(後來海山的潘安邦也有一首"故鄉的風"跟進)。專輯中另一首由許乃勝作詞,蘇來譜曲的作品「中華之愛」在當年可謂好評如潮,年底一舉奪得了金鼎獎最佳作詞、作曲及演唱三項大獎。同年,楊芳儀、徐曉菁共同推出的 《聽泉》專輯,則在民歌的後期首開女聲二重唱的先河。這種二重唱的表現形式在當時的樂壇相對少見,因而格外引人注目,並直接影響著八十年代的「百合二重唱」、「南方二重唱」等女聲重唱組合的發展。歌林唱片在民歌風潮中也不願缺席,推出了新金曲獎1(何年何月再相逢)、新金曲獎2(白紗窗裡的女孩),可惜當時民歌勢力已衰微,一向以商業包裝見長的歌林唱片似乎也不適合走校園路線,接連兩張都未擊出安打,然而許多音樂新聲卻已自此孕生,如有 金瑞瑤、林慧萍、鄭麗絲、陳佩瑜(陳黎鐘)、周治平、黃大軍、鐘有道... 等人均是自此初試啼聲的。
唱片公司的龍頭之一寶麗金,這一年正式在台成立辦事處 , 而國內另一家本土的唱片界龍頭「滾石唱片」也在三月正式成立, 並發行創業作 ~ 民歌手吳楚楚、潘越雲、李麗芬的合集『三人展』。當民歌的發展已遠離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時,歌迷更需要是一種可以貼切反映當代人生活紀實的音樂作品,因此滾石唱片的負責人段鐘潭與段鐘沂以原有的滾石雜誌為基礎,跨入唱片產業 。他們試圖以一系列極具現代流行意識的專輯作品,改變當時流行音樂的型態。 『三人展』這第一炮雖未大紅,但卻博得不少好評,其中知名的歌曲有 "我的思念"、 "激盪" ..等等。 滾石的第二炮,是形象清新的張艾嘉在轉投滾石旗下後,所推出的《童年》專輯,由當時初出茅廬的羅大佑擔任製作人。雖然這張專輯中大部分作品依舊沿襲民歌的曲式,但像「小天使」、「春望」等作品,均以極富現代韻味的編曲及錄音手法,給人完全耳目一新的感覺;其中一首」大家一起來」的歌名變成當時很流行的口頭禪,甚至後來電視節目就拿它來當節目名稱,還意外捧紅主持人趙樹海呢 ! 接著《童年》專輯後,四月份滾石推出陶大偉、孫越《朋友歌》專輯,雖然從表現上看,這是一張「玩票」性質的作品,但在音樂中他們卻大膽地吸取西洋曲風,並唱出「洋煙不比長壽, 清茶勝過酒」這樣對現代社會生活的反思話題, 更有結合熱門電影及及當紅電腦遊戲"小精靈"的趣味題裁。這些作品無疑與民歌憧憬式的表達有著明顯的區別, 為國語音樂的發展拓寬了視野。"朋友歌"當年的流行顛覆了歌曲的嚴肅性, 當然, 孫越也打破明星能出唱片的年齡限制 ! 這是滾石繼"三人展", "童年"後的第三張作品, 終於連三棒後大放異彩, 為滾石廣進不少財源, 奠定穩固的基礎。
同年的4月,一向演唱愛國歌曲, 如 : "國恩家慶"、 "黃埔男兒最豪壯"、 "中華民國頌"的費玉清也推出了新作品 ~《變色的長城》,由何慶清製作,陳志遠編曲。這張作品使得費立清在樂壇上響亮一時,在兩岸尚未交流的那個年代,「變色的長城」象徵當時國人的一種心聲。正如「龍的傳人」一樣,《變色的長城》歌詞中的凜然正氣,正代表著一種鮮明的「民意」。因而這首歌也如同"龍的傳人","中華民國頌"一般,成為第三首在民生報排行榜上先後保持冠軍的歌曲。在那個面臨台美斷交, 國人空前團結的年代,這類富有國家民族意識,另類寫實的歌曲,似乎最受台灣民眾與官方的喜愛。此外專輯裡合聲編曲精彩如「船歌」 這類的民謠式作品,則更貼切地表現出費玉清聲音柔軟的特質,這一宗旨也貫穿了他以後的作品。
星馬最大的唱片集團東尼機構來勢洶洶,自1980年在台灣成立分公司後,不僅成功引進外來歌手, 如:鄧妙華、岳雷..外,也積極挖角鳳飛飛、劉文正、費玉清..等在地的大牌歌手, 形成本土公司的一大威脅。 而為該唱片公司創作一系列票房好歌的譚健常、小軒這對夫妻檔的新加坡創作人, 則是創業重要功臣。 他們的作品有, 劉文正久違的"三月裡的小雨"、 新加坡歌手鄧妙華的"牽引"、 老將費玉青的"變色的長城"、 黃鶯鶯復出的"呢喃"(此為EMI出版) ....等等。 譚健常西洋式的和弦曲風, 在當時可謂無往不利, 成為最搶手的新銳創作者, 與民歌末期的馬兆駿, 洪光達共執國語歌壇一片天! 吸收過民歌的養份後, 這時普遍創作出的流行歌開始有些內容, 比較可看出完整的故事性, 不再只是寫風、寫雲、寫月亮或歌頌春天那麼虛無縹緲、不知所云了。
除了國際新公司外,原在龍頭公司歌林唱片的一群高級主管,因理念不合也重新創立新公司---綜一唱片, 旗下網羅高凌風、 沈雁、 黃仲昆..等源自歌林的當紅歌星。 在當年綜一所推出的幾張創業作, 如: 高凌風的"不一樣"、 沈雁的"一串心", 主打歌都是"鬼才"劉家昌創作、 極易上口的芭樂歌。 這些歌曲橫掃千軍、迅速走紅, 也讓這些歌手名利雙收, 唱片公司的成績迅速達到顛峰。 所謂"創業容易守成難", 成就太快的綜一, 在兩年之後便走進谷底! 而歌林唱片雖然走了一群暢銷歌星, 然而當家台柱鳳飛飛卻也演出"鳳還巢", 由東尼唱片重回老東家歌林的懷抱, 在這一年十月推出"好好愛我"專輯。不再配合已逐漸過時的文藝電影而發片出新歌的鳳飛飛, 自此改走輕快動感的路線, 這些引導流行的歌曲與轉變, 便成為新一輩歌迷對鳳飛飛熟悉的印象。
瓊瑤電影在盛極的數年後, 終因劇情的老套, 走到了窮途末路, 少了林青霞、 秦漢的黃金組合, 新人呂琇菱與鐘鎮濤的搭檔勉強於"聚散兩依依"一片中受到好評, 可惜主題歌曲並不流行, 倒是接下來"夢的衣裳"一片中由李碧華, 羅吉鎮合唱的插曲 ~ "神話", 成了難得的男女對唱校園民歌, 流行了起來! 之後取代文藝電影的是社會寫實片的盛行, 陸小芬、陸一蟬、 陸儀鳳, 甚或藍毓莉, 楊惠姍等性感女星領銜的"女王蜂復仇"、"賭國仇城"系列的電影, 成為娛樂新寵, 唯有新興的學生電影或朱延平的許不了電影偶爾穿梭嘗鮮。 這個時期流行起"請你聽我講", "我要做好子", "誰人瞭解我"....這樣題裁的台語歌, 搭配寫實電影流行街坊, 而演唱者均為原國語歌手, 如禹黎朔、 余天...等, 他們的國語專輯主打台語歌,號稱雙聲帶,蔚為一大特色; 當時歌壇上隨著學生電影暢行, 標榜起一股"野性的青春"或"奔放的新生代 "的色彩, 新興了許多走動感路線的男星, 陽帆、包偉銘、 曹西平、 楊耀東都是在這一年出版首張專輯!
一九八一年四月,台語樂壇極富傳奇色彩的歌手陳達因車禍不治身亡,一 個拯救文化流失的「陳達時代」就此宣告結束。但陳達卻無可否認 地影響到了八十年代以後台語音樂在意識形態方面的發展。同年荷蘭『飛利浦』公司成功研發CD雷射光碟軟體. CD播放系統則由同開發的日本新力公司推出,音樂軟硬體數位化開始。雷射唱盤的成功研發預料了錄音帶. LP唱盤終將被淘汰,雖然當年錄音帶的銷售量已超越了LP唱盤,仍改變不了命運,只是勤儉的台灣人對所謂的正版錄音帶認知薄弱,夜市裡三卷一百的卡帶,大大打擊當時一卷120元上下的正版卡帶。
民國七十一年 西風東進
風雲人物 高凌風 *羅大佑 *鄭少秋 *金瑞瑤 江玲 劉文正 黃鶯鶯 *潘越雲 *費翔 / *洪榮宏 *沈文程
票房歌曲 冬天裡的一把火 鹿港小鎮 楚留香 飛向你飛向我 我的歌 遲到 只有分離 天天天藍 流連 海角天涯 / 我是男子漢 心事誰人知
這一年是流行歌曲再一次改革的起點, 大量的西洋舞曲被莊奴、 陳彼得、 孫儀等人改編成國語歌詞, 例如 : 高凌風演唱的季節三部曲~"惱人的秋風"、"冬天裡的一把火"、 "夏天的浪花"、張俐敏的"再看我一眼"、 崔苔菁的"但是又何奈"、 揚帆唱的"女孩女孩"、楊耀東的"怎麼能夠"、包偉銘的"夏日情懷" ....等等, 使得國語歌的曲風變得有點不中不西, 但卻刺激了編曲型態的躍進。西風引進的第一推手 ~ 陳彼得,在這一年除了出了自己的專輯"也是情歌 (阿里巴巴)"外,他也為劉文正製作了一張成功的專輯 ~ 卻上心頭,這專輯中陳志遠、 陳揚負責的編曲就很豐富飽滿,裡頭的好歌也不少,如 : 梁弘志寫具有中國風味的"李白與迴響、"陳揚為電影"卻上心頭"寫的插曲"揮揮衣袖"、 "遇",最最有名的是陳彼得自己填詞譜曲、具有民歌風的"遲到",當時大紅,連歌仔戲小生楊麗花上綜藝節目都要扭腰擺臀唱著 ~ "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帶來了我的煩惱..." , 而劉文正的歌曲情緒表現也掌握的精準,這一年他再以優秀歌藝二度奪得金鐘獎。
日本樂壇進入偶像時代, 讓財力雄厚, 總是掌握市場先機的歌林唱片起而效之。 繼塑造第一代玉女江玲成功後,歌林強勢宣傳第二代玉女新偶像~ 金瑞瑤。 金瑞瑤活潑甜美的形象象徵社會進步的氣息, 嬌嗔地唱著"飛向你飛向我", 搭配俏皮的手勢, 成功地擄獲了許許多多少男的心, 也活潑了已經沉寂的歌壇, 而金瑞瑤文化大學學生的傲人背景也預告了一個歌手高學歷的時代即將到來。金瑞瑤出片的同時(1981.4), 重量級的創作歌手羅大佑推出了他棄醫從藝的第一張作品"鹿港小鎮"。 當他戴著墨鏡, 穿著黑衣, 燙卷頭髮, 口齒不清地唱著"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他是否看見我的爹娘......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掀起了歌壇一陣黑旋風, 他獨樹一格在歌詞上強烈批判國內的教育, 社會, 文明...., 反映時代的現象。 這一大創新突破, 深深影響了後繼的音樂創作人。 在當時尚有歌曲審核制度下, 他尖銳的歌詞使得唱片中竟有一半以上的歌曲, 被禁止在廣電節目中播放, 造成另一種話題。『鹿港小鎮』的關鍵句『台北不是我的家』,被新聞局認定有挑撥人民感情的嫌疑,所以電台和電視播放的版本只好改成『這裡不是我的家』。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後來的『之乎者也』,有句歌詞『有人在黑夜之中槍殺歌手』不准唱,只好改成『有人在黑夜之中藉酒澆愁』。 同張專輯中, 另有一首知名情歌"戀曲1980", 以口琴聲當作前奏, 唱出為歌詞三段式走勢的歌曲, 這是羅大佑很常用的手法(另有"光陰的故事(1981年)"、 "曾經滄海(1992年)"..都屬於此類三段式的作品)歌詞中描寫當代戀愛中男女的愛情觀 ~"不在乎天長地久, 只在乎曾經擁有", 於市場上也大受歡迎。
港劇的引入台灣也是當年另一波颶風, "千山我獨行, 不必相送" 的楚留香在星期六晚上播出, 他全外景的武俠拍攝風格, 配合精彩懸疑的劇情, 加上新鮮的俊男美女臉孔, 打得全台一成不變的電視節目屁滾尿流, 主題曲楚留香也趁勢在大街小巷上流行起來, 不過當時盜版猖獗, 大部份賺到利益的都是盜版商, 每每電視劇的受歡迎都會帶動主題曲的市場, 不僅港劇如此, 台劇亦然, 當時有一部台制電視劇, 同時捧紅了演員阿郎~陳震雷, 小彬彬和張瓊姿, 那齣戲就是票房大師林福地執導的年度大戲"不要說再見", 改編自流氓教授陳建隆的故事。 當時人人都喜歡戲說劇中的"巖灣大學"長短的, 它的主題曲是大腳姐仔陳小霞早期的作品, 由金韻獎第三屆冠軍歌手王海玲演唱, 收錄在她的第二張專輯"壘上的相逢"中, 很是動聽!她的另一首由陳揚作曲的歌"我心似清泉", 高昂清亮, 為電視劇"巴黎機場"的片尾曲。 七O年代末期的反共義士應是許多人的舊時回憶之一,"巴黎機場"即是在描述一位反共義士投奔自由的故事,主題曲"讓他們都知道"由台視的基本歌星王芷蕾演唱,作曲者則是電影式微後就少有作品的駱明道。他們後來又合作了同名連續劇」海角天涯」的主題曲,王芷蕾初試探戈曲風,在當時很受歡迎,這也是駱明道晚期最紅的歌了。 當年也興起徵婚配對的電視節目, 沈春華與田文仲所主持的」我愛紅娘」便是首開先例,這個節目受歡迎後,節目單元的設計與安排又形成一股跟風,相當有趣。一句」我愛紅娘,為您搭起友誼的橋樑」,是該節目的招牌詞。節目中也搭配一首」歌聲滿行囊」作為主題曲,是由民歌時期創作過」今山古道」的好手陳雲山所寫的,原收錄於楊芳儀的告別專輯~」老師,斯卡也答」裡。
民國七十一年年底, 台灣最受歡迎的電視綜藝節目"綜藝一百", 節目中首度推出了流行歌曲暢銷排行榜的新單元, 統計全台銷售成績最好的前十張唱片。這個單元的出現促成流行歌曲的大鳴大放, 讓唱片消費市場年齡層開始下降至學生族群, 正版受到重視, 更重要的是它造就了許多巨星的誕生, 潘越雲就是第一個以"天天天藍"在該單元內掄冠的歌手。 由民歌手轉戰流行音樂, 自同年推出的首張專輯"再見離別"以降, 她的唱片一直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與口碑。 "天天天藍"一曲的背後尚有一段淒美的故事, 歌詞原為作詞者陳立鷗所寫的短詩, 文字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遠, 尤其是那一句 ~"不知情的孩子, 他還要問 : 你的眼睛為什麼出汗? ...", 真是寫到很多人的心坎裡, 未亡人卓以玉為紀念他們的愛情故事, 特將這首詩譜成感人的曲調, 加上陳志遠以當年主打歌罕見的編曲方式, 淒切的小提琴絃樂貫穿全曲, 再搭配潘越雲愁而不苦的歌聲表現, 在在使得這首歌有將近滿分的水準, 百聽不厭, 這張由金牌製作人李壽全製作的專輯也獲得金鼎獎的肯定。 專輯中另一首招牌曲"守著陽光守著你"也是深受好評的歌。
八O年代初期興起的餐廳秀, 延續夜總會歌星表演的模式, 並且擁有較寬的言論尺度, 所不同之處, 主要在於後者以國語為表演主軸, 而前者卻以台語為主, 尤以當時最走紅的廖峻,澎澎以及豬哥亮為代表。他們所帶起的餐廳秀文化, 從錄音帶蔓莚至錄影帶, 也成了部份歌手(尤其是台語)傳播音樂的媒介; 於此同時,台語歌新人沈文程以首張專輯《心事誰人知》,在樂壇上引起不小的轟動。他作品中融入國語、台語等多語素,在樂壇上是首開台語歌多元化嘗試的先例,成功探索台語歌在流行市場上的潛在市場。從某種意義上講, 國台雙語更符合台灣民眾日常用語,因而輕易打入流行市場,成為當時頗受歡迎的一張台語作品。專輯製作人、 同時也是「心事誰人知」的創作者蔡振南,為此贏得樂壇的廣泛關注 ,他亦是台語文化發展中極為重要的角色。 自沈文程、蔡振南之後 , 歌手洪榮宏 、 江蕙也分別以"我是男子漢", "你著忍耐"於民國七十一、 二年陸續一鳴驚人, 從而確立往後在台灣音樂市場上應有的地位。 洪榮宏更是首位被偶像化的台語歌手。他以典雅的唱腔開創台語歌的新面貌,在他的歌中少有台語歌的江湖味。知名歌曲有」行船人的愛」、」相思雨」、」一支小雨傘」、」雨哪會落不停」..等等。連續幾首和雨有關的歌曲,也為洪榮宏博得」下雨歌手」之名。
文章來源: 維也納音樂論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